9月8日下午,有幸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大讲堂,参加公益共生讲堂学习。课后感到:独善自我、独霸市场将不复存在了,合作共生、协作共达是大趋势了。
本期核心议题——共生。
本次论坛由六位顶级学者:《论中国人的人格》 王登峰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共生——未来组织的发展路径》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敦煌奇迹——文化的融合》 王旭东 敦煌研究院院长、《2030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龚克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副会长、《科技与佛法》 李四龙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互联网后半场的哲学被称为跨界思想的段永朝从如何理解共生?如何实现共生从不同领域探索决定从组织形态变革、个体价值崛起、产业价值链充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共生,以及中国智慧六个现实维度, 呈现学界与商界对「共生」的理解和探讨,并将思索、讨论的结果无私的与企业家分享,帮助企业家看清趋势,把握未来。
陈春花院长讲:令领导者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组织管理得很好,但被淘汰的危险仍然很大。原因在于,“组织”这个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提出了未来理想的组织——共生型组织,这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
共生型组织的生态网络摒弃了传统的单线竞争的线性思维,打破了价值活动分离的机械模式,真正围绕顾客价值创造开展,将理解和创造顾客价值作为组织的核心,进而使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的组织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有机互动。
在持续的变化中,必须更关注适合这个时代的组织,也更关注组织的未来模式。
当绩效由组织外部因素决定时,所有组织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到经济、文化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历练,组织的战略决策、理念行为以及组织内外部的一切资源的协调和管理都将与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和改变。与此同时,表现卓越的组织总能在变化发生之前,用敏锐的眼光准确地感知和预见,进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有效地把握机会实现超越。
现在的组织,无法逃避面对各种问题的现状,如何从问题中寻找机会便成为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界带来的行业边界模糊等一系列挑战,使得组织寻找“兴奋感和冲动感”成为一件更加艰难的事情。在这种艰难的背后,存在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便是:组织的绩效不再由内部的因素约定,而是由围绕在组织外部的因素决定,比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合作伙伴、跨界的对手、全新的技术等。人们开始发现,“组织”这个词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远的变化。
当今社会的主流已经明显地向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进行转移,在这样的时代主旋律和趋势下,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无法离开行业内、行业间组织的合作,更无法脱离顾客的价值参与。
众多成功的商业实践表明,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组织带来的价值是明显提高的,将顾客的需求与高效的供应体系相连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合作各方的无缝连接,获得更高效率的问题解决方法。现实的选择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组织逻辑生成,我们把之称为“共生型组织”。
本质上,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共生型组织以共同的价值主张为基础。从价值主张的核心出发,顾客是共生型组织的核心,明确组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是命运共同体展开的圆心。
虽然从理念的层面而言,组织之间需要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已经是共识,但是如何在组织的战略和运营中形成有效的共同体,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正是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如何理解一个新的组织形态——共生型组织,如何打造共生型组织。
共生型组织的特征:
第一,互为主体性。
第二,整体多利性。
第三,柔韧灵活。
第四,效率协同性。